第329章 大旱
關燈
小
中
大
“族長,這一季的冬麥, 怕是活不成了……”
這話, 其實不用旁人說, 趙良也心知肚明。田裏稀稀拉拉的麥苗,大半青黃蔫軟, 其他的,則死了個幹凈。從開春到現在,一共才下了兩場雨, 地都沒澆透。這麥子就算出了苗, 也必然掛不了穗兒了。如此一來, 田莊的收成就減了大半……
壓住心底慌亂,他問道:“谷子呢?”
“還要看下不下雨。”身旁人低聲道, “若是下不來雨, 谷子的收成也要減個三分。”
這還是村頭河水不斷的情況。身為族長, 趙良對農事頗為精通。見天旱無雨, 早就讓莊戶搶種了一批谷子。旱谷澇豆,也唯有谷子, 能在大旱時節勉力存活。只是再怎麽耐寒, 它也是需要水的啊!
若是這月仍不下雨, 田裏這些谷子, 還能保住嗎?沒了夏收的糧食, 族人要靠什麽過活?龍王廟的祭祀,已經辦了兩場了。再辦一場,能求來雨露嗎?
幹涸嘴唇, 緊緊抿起,趙良正苦思辦法,遠處,突然傳來嘈雜人聲。
“阿兄!賊兵,賊兵打過來了!”
看著狂奔而來的四弟,趙良驚道:“哪來的兵?前面的孫家堡呢?”
他們這個鄔堡,靠山而建,前面還有一戶孫姓大族築堡而居。因而他們全族才能躲過當年王彌的亂兵,勉強存活。怎麽這時又來了賊兵?
“是羯賊的兵馬!孫氏降了!”對方早就跑得滿頭是汗,臉色更是鐵青。
“是那胡蝗……”趙良的面色也變了。羯人石勒,如今已經成了豫、兗兩州人心中的災星。走到哪處,就橫掃一片。若是讓他攻入鄔堡,奪走存糧,他們要怎麽度過這災年?
“命令族中青壯盡數登上城頭!”咬了咬牙,趙良狠聲說道,“咱們的鄔堡甚小,若是難攻,他們自會退兵!”
無論如何,也要打上一打。田裏還有谷子呢,也許撐過這一陣,就會好了。
只要能撐過……
“大將軍,前面的鄔堡攻下來了。糧不算多,只夠吃上半月。”
聽心腹回稟,石勒緊皺了雙眉。豫州看來也不怎麽妙啊。
去年在回師兗州後,他先是花了不少功夫,剿滅了那個突然冒出來的晉國行臺。好不容易把行臺中的偽帝、公卿殺了個一幹二凈,又攻破了數郡。還沒等喘口氣,就碰到了大旱。
幾個月內,兗州就沒下什麽雨。地裏的莊稼成片旱死,土壤四處都是裂口,還有些支流斷了水。這樣下去,是會出現饑荒的。
石勒自己也種過地,更是因並州大旱,才被販做奴隸。他甚至旱災對於百姓的影響。於是立刻率兵,向豫州攻來。之前豫州被王彌軍犁了一遍,州郡雖然殘破,但是還存有不少鄔堡。這年頭,不論是世家還是村落,都喜歡聚堡而居。若是攻下來,倒也能支撐軍中糧草。
但是想法不錯,到了豫州,他才發現這邊也是旱情嚴重。庶族的鄔堡裏,根本就沒什麽存糧。而且鄔堡不比城池,更難攻克。這麽打下去,倒有些得不償失。
還是要打士族才行!豫州和兗州差不多,是司馬氏的族親和世家大族安家所在。若是這些人識相獻城,還能饒他們一命。如若不然,踏平便是。
瞬間就定下了方向,石勒一揮馬鞭:“繼續攻城!夏收之前,務必積攢更多糧草!”
趁這些人還有指望,盡快興兵。若是繼續無雨,夏收沒了指望,怕是要有流民大潮。那時,四野空空,他去哪裏募糧?
如同蝗蟲一般的大軍,再次開拔,向著另一座城池攻去。
※
這天氣,簡直要人性命。
祖臺之立在堤上,滿頭大汗,只覺衣衫都被汗水浸透了。這才幾月,太陽就如此毒辣。加之長期無雨,空氣幹燥,更是難捱。
虧得主公早做了打算。若是晚些,還不知會是什麽情形。
“祖參軍,前方的渠道都挖成了,可要破開圍堰?”下方,有司工的屬官問道。
“不慌。等裴博士他們看罷再說。”祖臺之說著,向堤下搭建的涼棚走去。
棚內,一群人正伏在高案上寫寫畫畫。條件簡陋,根本沒地方跪坐,所有人都不拘禮數,胡坐在高凳上。加之灰塵滿身,形容別提有多狼狽了。
祖臺之不以為怪,別說這些人,就連他自己,如今不也是這副模樣?只是工地,他就待了足足四個月,加上前期考察、後期巡視,這小半年,都未曾安生。
好在總算快完工了。
心底微松,祖臺之開口道:“裴博士,渠道都修成了,你們這邊驗看的如何了?”
被祖臺之點到名,一個青年男子擡起頭來:“正想找你,最後這一段,似乎有些不妥。”
一聽這話,祖臺之神色立刻鄭重了起來:“哪裏不妥?!”
這種規模的水利工程,稍有差池,就是大禍一場。誰敢有分毫懈怠?
那人也不隱瞞,指向輿圖西南角:“這處挖的淺了,不利於排沙。若是長此以往,很可能淤塞渠道,每年都要大量人力疏通。必須重修!”
他說的斬釘截鐵,祖臺之的神色也不怎麽好看。這段渠道修成就花了不少功夫,若是重修,還不知要多長時間。已經快到莊稼的拔節期了,若是錯過出穗、灌漿這樣的補水時間,就算渠道修成,也趕不上了。
心裏飛快盤算,最終,祖臺之還是咬了咬牙:“若是重修,五日能修成嗎?”
“能!”對方答的幹脆,“渠道已經挖好,只是調整一二。盡快抽調些役夫,當能趕上!”
“那就修!”祖臺之立刻拍板,扭頭對身邊屬官吩咐起來。
看到他認同了自己的方案,那青年也舒了口氣。擡手想要拭去頭上汗水,卻發現滿手炭黑。如今並州繪圖驗算,多用炭筆,這樣的情形也是難免。只是幾年前,他能料到自己會一身風塵,兩手烏黑,坐在這河灘上的涼棚裏嗎?
這人,正是裴若。河東裴氏嫡枝。當年只是好奇《九章算術》的新篇,裴若孤身到了上黨,進入崇文館。誰曾想幾年下來,竟然風雲變化如斯。
位於河東的裴氏屬地,已經被匈奴偽漢占去。家中半數人都投了匈奴,剩下則流離南地。裴若並沒有跟族人一起遷徙,而是選擇留在了上黨,隨後又到了晉陽,成為了求知院中的博士。
在求知院待得越久,就越難離開那讓人沈醉的環境。家業淪喪,國都南去,區區數年,自己熟悉的一切都天翻地覆。但是學海之中,永遠不會讓人寂寞,讓人失落。並州的數算可謂一日千裏,時時都有新的成果。而他自家祖處裴秀那裏學來的“制圖六體”,也成了地理一科的基石。
如果有可能,他會沈醉書本、輿圖之中,再也不問世事。然而偏巧,並州去歲出現大旱跡象,需要修建新的水利工事。祖臺之這個司工參軍,就找到了自己。
接下這任務,最初只是興趣所在。鄭國渠、都安堰自先秦以來,灌溉了不知多少良田,若是他也能主導這麽一座渠道的落成,是不是也會青史留名?
然而真正到了九澤湖畔,開始勘察時,裴若才發現這同自己想象的完全不同。上百裏路,要一處處走過,縱橫交錯的水道,要逐一摸清。光是前期準備,就折磨的人脫去一層皮。然而這艱難行程,讓他第一次發現農人耕田,是如此艱辛。
他出身世家,所接觸的,只有亭臺樓榭,華宇豪宅。就算去過田莊,也是賞賞春花,品品稻香。田地究竟是怎麽耕種,農人究竟要如何勞作。他其實一無所知。
而這場大旱,徹底解開了那層朦朧面紗。一家老小輪換背水,只盼讓麥苗多一份存活的幾率。三五成群的村人械鬥傷命,只為搶一處快要斷流的水道。這田地裏,種的哪是麥谷,分明是斑斑血淚!
明明九澤這個大湖就在眼前,但是三五裏外,田地依舊幹涸。若是有一道渠呢?一道可灌溉良田的大渠,會變成何等模樣?
裴若徹底沈下來了。沈浸在繪制圖紙,推敲地理的勞作中。曾經的世家風範,被拋在了腦後。每日隨一群勘繪校官跑來跑去,寫寫算算。一日也未曾停歇。
因此,才有了眼前的成果。
看著河道中仍在搬沙疊土,揮汗如雨的役夫們。裴若緊了緊拳頭,突然對祖臺之道:“祖參軍,我隨你一同去吧。”
祖臺之已經準備前往最後一處工地,突然聽到這句,頗為訝然。但是很快,他就頷首應下。這段工程太重要了,自然是能用的人越多越好。兩人也不耽擱,動身向那處工地趕去。
七天後,矗立在河渠前的圍堰,終於被砸開了口子。潺潺細流只花了片刻,就變作怒嘯的水龍,沖破堰體,匯入溝渠!一條條銀亮的水帶,在無數人的歡聲中流淌起來,湧向那幹涸已久的土地。
作者有話要說: 都安堰就是都江堰,以當時的縣名稱呼。
晉書:懷帝永嘉三年五月,大旱,襄平縣梁水淡池竭,河、洛、江、漢皆可涉。
黃河、洛水、長江、漢水全部枯竭,可想而知,是全國性的巨大旱災。也是這場大旱,給歷史上西晉敲了喪鐘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這話, 其實不用旁人說, 趙良也心知肚明。田裏稀稀拉拉的麥苗,大半青黃蔫軟, 其他的,則死了個幹凈。從開春到現在,一共才下了兩場雨, 地都沒澆透。這麥子就算出了苗, 也必然掛不了穗兒了。如此一來, 田莊的收成就減了大半……
壓住心底慌亂,他問道:“谷子呢?”
“還要看下不下雨。”身旁人低聲道, “若是下不來雨, 谷子的收成也要減個三分。”
這還是村頭河水不斷的情況。身為族長, 趙良對農事頗為精通。見天旱無雨, 早就讓莊戶搶種了一批谷子。旱谷澇豆,也唯有谷子, 能在大旱時節勉力存活。只是再怎麽耐寒, 它也是需要水的啊!
若是這月仍不下雨, 田裏這些谷子, 還能保住嗎?沒了夏收的糧食, 族人要靠什麽過活?龍王廟的祭祀,已經辦了兩場了。再辦一場,能求來雨露嗎?
幹涸嘴唇, 緊緊抿起,趙良正苦思辦法,遠處,突然傳來嘈雜人聲。
“阿兄!賊兵,賊兵打過來了!”
看著狂奔而來的四弟,趙良驚道:“哪來的兵?前面的孫家堡呢?”
他們這個鄔堡,靠山而建,前面還有一戶孫姓大族築堡而居。因而他們全族才能躲過當年王彌的亂兵,勉強存活。怎麽這時又來了賊兵?
“是羯賊的兵馬!孫氏降了!”對方早就跑得滿頭是汗,臉色更是鐵青。
“是那胡蝗……”趙良的面色也變了。羯人石勒,如今已經成了豫、兗兩州人心中的災星。走到哪處,就橫掃一片。若是讓他攻入鄔堡,奪走存糧,他們要怎麽度過這災年?
“命令族中青壯盡數登上城頭!”咬了咬牙,趙良狠聲說道,“咱們的鄔堡甚小,若是難攻,他們自會退兵!”
無論如何,也要打上一打。田裏還有谷子呢,也許撐過這一陣,就會好了。
只要能撐過……
“大將軍,前面的鄔堡攻下來了。糧不算多,只夠吃上半月。”
聽心腹回稟,石勒緊皺了雙眉。豫州看來也不怎麽妙啊。
去年在回師兗州後,他先是花了不少功夫,剿滅了那個突然冒出來的晉國行臺。好不容易把行臺中的偽帝、公卿殺了個一幹二凈,又攻破了數郡。還沒等喘口氣,就碰到了大旱。
幾個月內,兗州就沒下什麽雨。地裏的莊稼成片旱死,土壤四處都是裂口,還有些支流斷了水。這樣下去,是會出現饑荒的。
石勒自己也種過地,更是因並州大旱,才被販做奴隸。他甚至旱災對於百姓的影響。於是立刻率兵,向豫州攻來。之前豫州被王彌軍犁了一遍,州郡雖然殘破,但是還存有不少鄔堡。這年頭,不論是世家還是村落,都喜歡聚堡而居。若是攻下來,倒也能支撐軍中糧草。
但是想法不錯,到了豫州,他才發現這邊也是旱情嚴重。庶族的鄔堡裏,根本就沒什麽存糧。而且鄔堡不比城池,更難攻克。這麽打下去,倒有些得不償失。
還是要打士族才行!豫州和兗州差不多,是司馬氏的族親和世家大族安家所在。若是這些人識相獻城,還能饒他們一命。如若不然,踏平便是。
瞬間就定下了方向,石勒一揮馬鞭:“繼續攻城!夏收之前,務必積攢更多糧草!”
趁這些人還有指望,盡快興兵。若是繼續無雨,夏收沒了指望,怕是要有流民大潮。那時,四野空空,他去哪裏募糧?
如同蝗蟲一般的大軍,再次開拔,向著另一座城池攻去。
※
這天氣,簡直要人性命。
祖臺之立在堤上,滿頭大汗,只覺衣衫都被汗水浸透了。這才幾月,太陽就如此毒辣。加之長期無雨,空氣幹燥,更是難捱。
虧得主公早做了打算。若是晚些,還不知會是什麽情形。
“祖參軍,前方的渠道都挖成了,可要破開圍堰?”下方,有司工的屬官問道。
“不慌。等裴博士他們看罷再說。”祖臺之說著,向堤下搭建的涼棚走去。
棚內,一群人正伏在高案上寫寫畫畫。條件簡陋,根本沒地方跪坐,所有人都不拘禮數,胡坐在高凳上。加之灰塵滿身,形容別提有多狼狽了。
祖臺之不以為怪,別說這些人,就連他自己,如今不也是這副模樣?只是工地,他就待了足足四個月,加上前期考察、後期巡視,這小半年,都未曾安生。
好在總算快完工了。
心底微松,祖臺之開口道:“裴博士,渠道都修成了,你們這邊驗看的如何了?”
被祖臺之點到名,一個青年男子擡起頭來:“正想找你,最後這一段,似乎有些不妥。”
一聽這話,祖臺之神色立刻鄭重了起來:“哪裏不妥?!”
這種規模的水利工程,稍有差池,就是大禍一場。誰敢有分毫懈怠?
那人也不隱瞞,指向輿圖西南角:“這處挖的淺了,不利於排沙。若是長此以往,很可能淤塞渠道,每年都要大量人力疏通。必須重修!”
他說的斬釘截鐵,祖臺之的神色也不怎麽好看。這段渠道修成就花了不少功夫,若是重修,還不知要多長時間。已經快到莊稼的拔節期了,若是錯過出穗、灌漿這樣的補水時間,就算渠道修成,也趕不上了。
心裏飛快盤算,最終,祖臺之還是咬了咬牙:“若是重修,五日能修成嗎?”
“能!”對方答的幹脆,“渠道已經挖好,只是調整一二。盡快抽調些役夫,當能趕上!”
“那就修!”祖臺之立刻拍板,扭頭對身邊屬官吩咐起來。
看到他認同了自己的方案,那青年也舒了口氣。擡手想要拭去頭上汗水,卻發現滿手炭黑。如今並州繪圖驗算,多用炭筆,這樣的情形也是難免。只是幾年前,他能料到自己會一身風塵,兩手烏黑,坐在這河灘上的涼棚裏嗎?
這人,正是裴若。河東裴氏嫡枝。當年只是好奇《九章算術》的新篇,裴若孤身到了上黨,進入崇文館。誰曾想幾年下來,竟然風雲變化如斯。
位於河東的裴氏屬地,已經被匈奴偽漢占去。家中半數人都投了匈奴,剩下則流離南地。裴若並沒有跟族人一起遷徙,而是選擇留在了上黨,隨後又到了晉陽,成為了求知院中的博士。
在求知院待得越久,就越難離開那讓人沈醉的環境。家業淪喪,國都南去,區區數年,自己熟悉的一切都天翻地覆。但是學海之中,永遠不會讓人寂寞,讓人失落。並州的數算可謂一日千裏,時時都有新的成果。而他自家祖處裴秀那裏學來的“制圖六體”,也成了地理一科的基石。
如果有可能,他會沈醉書本、輿圖之中,再也不問世事。然而偏巧,並州去歲出現大旱跡象,需要修建新的水利工事。祖臺之這個司工參軍,就找到了自己。
接下這任務,最初只是興趣所在。鄭國渠、都安堰自先秦以來,灌溉了不知多少良田,若是他也能主導這麽一座渠道的落成,是不是也會青史留名?
然而真正到了九澤湖畔,開始勘察時,裴若才發現這同自己想象的完全不同。上百裏路,要一處處走過,縱橫交錯的水道,要逐一摸清。光是前期準備,就折磨的人脫去一層皮。然而這艱難行程,讓他第一次發現農人耕田,是如此艱辛。
他出身世家,所接觸的,只有亭臺樓榭,華宇豪宅。就算去過田莊,也是賞賞春花,品品稻香。田地究竟是怎麽耕種,農人究竟要如何勞作。他其實一無所知。
而這場大旱,徹底解開了那層朦朧面紗。一家老小輪換背水,只盼讓麥苗多一份存活的幾率。三五成群的村人械鬥傷命,只為搶一處快要斷流的水道。這田地裏,種的哪是麥谷,分明是斑斑血淚!
明明九澤這個大湖就在眼前,但是三五裏外,田地依舊幹涸。若是有一道渠呢?一道可灌溉良田的大渠,會變成何等模樣?
裴若徹底沈下來了。沈浸在繪制圖紙,推敲地理的勞作中。曾經的世家風範,被拋在了腦後。每日隨一群勘繪校官跑來跑去,寫寫算算。一日也未曾停歇。
因此,才有了眼前的成果。
看著河道中仍在搬沙疊土,揮汗如雨的役夫們。裴若緊了緊拳頭,突然對祖臺之道:“祖參軍,我隨你一同去吧。”
祖臺之已經準備前往最後一處工地,突然聽到這句,頗為訝然。但是很快,他就頷首應下。這段工程太重要了,自然是能用的人越多越好。兩人也不耽擱,動身向那處工地趕去。
七天後,矗立在河渠前的圍堰,終於被砸開了口子。潺潺細流只花了片刻,就變作怒嘯的水龍,沖破堰體,匯入溝渠!一條條銀亮的水帶,在無數人的歡聲中流淌起來,湧向那幹涸已久的土地。
作者有話要說: 都安堰就是都江堰,以當時的縣名稱呼。
晉書:懷帝永嘉三年五月,大旱,襄平縣梁水淡池竭,河、洛、江、漢皆可涉。
黃河、洛水、長江、漢水全部枯竭,可想而知,是全國性的巨大旱災。也是這場大旱,給歷史上西晉敲了喪鐘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